尊龙凯时·(中国)AG旗舰厅官网“探路”生态园区运营新模式宜良历来不乏关注。特别是近年在“工业城镇上山 保护坝区农田”的工作中,有人质疑是“占山为王”,有人说是“破坏耕地”,更有甚者指其“破荒生态”在争议、质疑声中,宜良排除干扰,敢于创新,不仅被省国土厅列为“工业城镇上山试点县”,还被国土资源部作为全国“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县”的样本和典范。一时间,取经借宝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与很多园区一样,融资是园区发展一大难题,特别是“工业上山”开发建设以后,环境治理难度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在有限的财力之下,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宜良用思路换出路,敢想变真干的实干精神,或将是其成为“工业上山”典范之后,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擎起的又一面“旗帜”。
在官树宏眼里,丰收就是一片绿意盎然林子。自前两日,昆明那场透雨后,这些天他就在四处调集工程车,从10多里外的地方运来泥土,回填到宜良工业园区,以便种植树木,绿化园区。
2012年,宜良工业园区按“规划建绿”、“破墙透绿”、“见缝插绿”的绿化工作方案,带头在园区广泛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此外,还鼓励园区企业在厂区周围偏坡和不可利用的土地上种植树木和植被,以打造“生态工业园区”。但由于园区建造在一片荒山上,园区的绿化成本和管养维护成本相当高昂,致使园区绿化工作推进缓慢。
官树宏是云南一通润森苗木有限公司经理,地道的宜良人,但在今年以前,他与宜良工业园区没有丝毫交集。
从2011年起,宜良开挖了一座仅次于长水机场挖填方量的荒山,并用最快的速度在这片荒山上建起了西南最大规模的饲料基地宜良工业园区饲料片区。
“饲料片区现在已有24家企业签约入驻,其中,有7家投产、8家在建、9家新开工,并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建成。”宜良县副县长、宜良工业园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跃忠说,为了更好地做好饲料片区的绿化工作,去年,园区管委会对已建城区的部分偏坡、地角等地块的绿化进行招投标。
宜良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处副处长陈刚介绍,当时有近10家企业前来投标,其中一块标的约为135亩偏坡、地角的绿化,包括土方回填、灌溉、照明等系统的设置,最低的投标价就达到600万元。园区管委会数度与投标企业沟通、协商,却无一家企业愿意降低投标价格。
李跃忠说,“工业上山”前期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本来就比较大,再加上历史欠账和当前低迷的经济形势,已让园区资金捉襟见肘,更无法应对巨大的绿化成本。
一边需要筑巢引凤,一边却是巨大的资金缺口,是用“等靠要”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还是“追赶超”迎难而上?
宜良工业园区选择了后者。据陈刚回忆,为了解决这一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分管园区副县长、园区管委会主任等,常前往实地调研、问计企业,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李跃忠说,尽管“工业上山”后的园区,留下了许多边坡、地角等,看似不规整,但只要进行资源整合,就能变为发展资本和发展优势。
宜良的一份调研报告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地租价格也在逐年增长。特别是作为苗木花卉大县的宜良,土地资源紧缺更是显而易见。换种思维看,如果将园区里的边坡、地角进行整合,统一对外转让,不仅能将“死地”变“洼地”,而且还解决了企业用地之需和成本的降低。同时,还能化解政府资金压力问题。
陈刚说,目前国内还真没有这样的案例可循,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操作模式。因此,是否可行,得听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宜良各级领导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征求企业意见。
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宜良苗木协会成员的官树宏,看出机遇,嗅到“钱途”。站在企业角度,他向记者算了几笔账:从土地租金说,目前宜良苗圃地的年租金大多在2000元/亩,甚至3000元,但园区边坡地的租金,只有数百元,而且5年一个周期,递增租价才100元/亩,相对于熟地价格,企业的成本降低了许多。从规模说,以宜良工业园区目前建成区为例,整合后的边坡地角近600亩,这相当于一个中等苗圃企业的规模了。
思路变出路的过程,尽管双方有不同意见,但最终达成了共识,并于今年5月20日签订“园区绿化投资协议”。
面对“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如何平衡”的追问,上述协议明确了各自的权益:即投资方在有序栽种、规范栽种和保证常绿的原则下,允许其按3∶1的模式进行投资收益,即种三棵,卖两棵,留一棵。
陈刚表示,此举是对公共设施管养的一种新尝试。他说,以绿化为例,以前园区不仅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绿化,还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绿化进行后续维护管养。一亩绿化,每年的管养成本至少2000元,仅按前述135亩的绿化管养算,此举每年就可以节省投入20多万元。如果再将这一模式推广到道路照明等公共设施的管理中,其发挥的社会效能将十分可观。
不过,在李跃忠看来,这一模式的表象是,化解发展中的资金之困,实则是转变了政府职能,把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按官树宏设想,园区道路的绿化,将种植三排乔木,不留一寸裸露土壤;每平米的地被容器苗将高达60棵(常规只有25棵);同时,将根据宜良苗木的特色,打造三角梅大道、滇润楠大道等不同的主题园区道路,届时将形成“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一路一景观、移步换景的园区独特景致。
“园区全是煤矸石,上面必须回填一层厚厚的泥土后,才能进行绿化。”官树宏说,趁前两天这场透雨,他正四处调集工程车,计划投资150多万,整理一块回填量高达10多万方的地块。
目前,一通润森苗木公司,除了在园区修建了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外,还试种上万株苗,其中饲料园区入口处的绿化已初显雏形。(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宜良是“工业城镇上山 保护坝区农田”的全国典范。事实上,对于这一荣誉,外界有肯定也有质疑。质疑的原因是,这项工作究竟是徒有盛名,还是真真正正取得了实效。
据宜良县领导介绍,2012年初,宜良县确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于各个专项规划,各个专项规划服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作原则,以“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先后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园区总体规划》等进行了统筹修编工作。
在宜良国土部门看来,此举既满足了宜良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又严守耕地保护的红线作为最基本要求,把原有的几个规划和预留建设用地总量结合,把废弃工矿企业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空心村迁村并点改造项目多出的建设用地整合起来,把城镇工业的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统筹起来,通过把部分基础投入少、收益回报高的城市预留建设用地和区位较好的项目开发需占用的优质耕地调为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加以保护尊龙凯时·(中国)AG旗舰厅官网,把基础设施差、交通区位差的劣质坡耕地和通过盘点出来的建设用地调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充分避让了基本农田和国家、省级公益林,做到三个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布局和保护界线的衔接,保障了三个规划中各项指标的落实。
统计显示,通过完善规划,目前宜良全县耕地面积从71.67万亩增至75.34万亩,增加5.12%;基本农田由54.75万亩增至58.27万亩,增加6.43%;坝区基本农田由16.96万亩增至21.90万亩,增加29.12%,占坝区耕地的比例由68.66%增至81.23%;坝区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由1.01万亩减少到0.19万亩,占新增城乡建设用地的比例由85.37%减少到15.71%。(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
5年来,宜良工业园区不断壮大,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因为充分利用山坡和劣质耕地,在有效保护了优质耕地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园区开发建设成本,加快了园区发展步伐和全县工业化进程。
据统计,2008年以来,园区累计收储土地11995亩,累计投资13.09亿元,不断完善“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新增建成区面积达8平方公里。园区现有企业9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
自建园以来,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160.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37.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58.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累计完成9.4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96亿元,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9.49亿元。仅2012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62.8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完成2.54亿元,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2亿元。
按规划,宜良将紧紧围绕“两年强基础、三年见成效、六年大跨越”的目标,力争到2016年,实现建材产业产值50亿元、化工产业产值20亿元、冶金产业产值30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20亿元、箱板包装产业产值30亿元、饲料产业产值100亿元、装备制造机械加工产业产值10亿元。
同时,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30%以上,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昆明重要的千百亿元园区,建成区面积达16平方公里以上,在省级工业园区中排名进入前25位。首席记者廖兴阳报道
宜良地处滇中,山多平地少的现状是其真实的现状。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如何发展工业、建设城镇尊龙凯时·(中国)AG旗舰厅官网,就成为需要破解的难题。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引导“用地上山”,这比在坝区发展更好,更切合实际。再者,工业上山,上的都是荒山,能用山地的绝不用耕地,能用劣地的绝不用好地。
据悉,工业上山前,宜良北古城的每亩山地每年的种植收入约300元,还养不活1个人;工业上山后,农民什么都不种,每亩山地每年租金1500元,加上土地开发后产生的价值和带动的就业,每亩山地可养活3个人。
宜良的工业得到了优化布局,促进了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上山,在给农民吃了定心丸的同时,也实现了宜良县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宜良县在开发山地工业园区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保障建设用地与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关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维护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出发,按照人民的意愿、依靠人民的力量、建设人民满意的山地工业园区,统筹兼顾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通过落实农转城社会保障制度尊龙凯时·(中国)AG旗舰厅官网,为失地农民“盖两床被子、穿十件衣服”,并加大用工培训力度和劳动力转移输出力度,充分保障其利益。(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